分享到:

企业股改上市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6-11-23   来源:


目前中国的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过10多年或者20年左右的经营与积累,具备了一定的实力,面对着近几年来资本市场的风声水起,很多企业也不免产生与资本共舞的冲动。


一般情况下,从企业提出来准备上市,到实现上市,快则1年,慢则3到5年,甚至还可能无限延长。而决定上市成败与时间进度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企业上市主体的确定;企业上市题材的确定;解决与证监会要求之间的差异;能不能获得很好的市盈率。而在进行股份制改革,运作上市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运作上市,会失去什么?


  1.一般提出上市后,按照上市公司辅导期的经营要求,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而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一般不低于15%,这样才符合证监会及投资人要求,因此企业会失去股份,这就意味着失去利润。而这些进入者一般要求固定利率回报,或者固定收益回报的对赌,这对于企业是一种压力与风险。


  2.企业必须建立上市公司所需的治理结构,即需要建立董事会,董事会按照股东持股比例设定董事席位,外部投资者会占据一定的席位,而董事会的一项主要责任就是监督资金的流动与使用,因此,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3.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后,面临着主体公司的选择问题,如果使用原有企业,会产生一系列财务的,税收的操作方式的改变,企业需要支付相当的成本来重新梳理以往的财务体系。如果使用新公司,面临重新采用新的财务、税务制度体系,这对企业也是一项挑战。


  4.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一般首先进行的是私募,当有私募基金方进入的时候,企业原有的分配方式会发生变化,不可能有钱就分,强调在正规化的方式下进行分配。


5.还有一项可能的重大风险:如果在股改过程中遇到针对性的披露企业以往“负面消息”的情况,则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运作上市,会得到什么?

 


  1.私募资金进来,一般是以换取股权的方式进来的,如果目前企业急切需要资金,当然是理想情况。如果不需要,这些钱怎么花?钱进来了,股本金增加了,但是没有有效利用,会对利润率产生很大压力。在募集之前,要想明白这些钱怎么花。如果把上市作为目的,就错了,上市只能作为企业实现规模化、产业提升等目的手段。


  2.在股改过程中,企业能得到巨大的资源支持。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私募方,让私募方对企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股份制改造后,银行的授信额度会增强,在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会增强。


  有失有得,要不要上市,要看上市目的和市场允许度:


  从外部看:中国目前又进入一轮上市潮,有一批公司有一定积累,政府也需要一批企业代表形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机会。


  同时,如果实力不如我们的同类型企业,被包装,被上市,会和我们产生经销商、代理商、人才、品牌的竞争,会有压力。


  从内部看:


  1.老板的心态:别人都是上市公司老总,我也要做上市公司老总,上市企业会获得人力资本的提升。


  2.对核心高管团队的影响:上市之后,内部是可以变现的,大家的钱会变多,这也是很多企业高管希望看到这点,关键是目的是什么?如果通过上市使高管获得一定的收益,以增强高管凝聚力,这是正向的。如果高管只考虑着上市后变现跑路,这可能是多数老板不希望看到的。


  3.对品牌的帮助:上市后企业品牌影响力会获得极大提升。


  现在看,一般性企业如果具备上市条件,争取上市,可以获得资金上、资源上、品牌影响上的快速提升。但是,同样会提出很多要求:

 


  1.规范化要求,上市后企业信息要充分透明。


  2.回报要求,上市企业有业绩增长的要求。


  3.人员素质的要求,上市公司的高管要求是不同的。


  中国的企业上市状况,有回归理性的趋势,最直接的就是市盈率的调整,如果这个判断是成立的,那么企业上市能赶早就赶早。但是赶早上市,企业所需付出的代价也会加大。

 

企业能否上市的内因:主要取决于企业上市的题材与规模


  例如:某企业是小型制造企业,而且所属行业有一定的交叉,如果又不具备专利技术,这样的题材就有一定的缺陷。同时,如果企业规模偏小,同时利润又很高,如果进行股改,分割股份的话,利润损失的比例会比较大。


  通常情况,如果企业产品单一、客户单一、技术单一,都会导致难以上市,而如果以外贸为主,无论是汇率变动上,还是对外部市场的稳定性上,都是会有影响的。而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丰富化,目标是国内外销售比例为1:1,销售客户群是多层次的,是多产品,技术占有一定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