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不规范,做不大;太规范,死得快!何去何从?

时间:2016-04-06   

导读:很多老板都觉得必须要做精细化的绩效考核,但是很多时候,盲目正规化,可能会导致企业效率的急剧降低,影响员工的创新精神,最终造成净利润下降。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从103年前的泰勒科学管理开始,管理学以分工和明确职责拉开了提高效率的序幕,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发展过程中致力于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他们追求严密明确的分工和细化到位的流程来固化工作,追求完美管理来提高组织效率,这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的走过103年。但是到了今天,这些反而成为了制约创新和发展的力量,组织的活力在规范化背后荡然无存,一切都按部就班,那些按部就班的职责和流程几乎十几年都没有人质疑和优化过,死亡就这样开始了。 

今天企业的成功,一是企业的内在活力,二是企业的客户创新能力,这二者是因果关系,是活力决定了客户创新能力,而活力的创造过程必须解放员工的思想,突破制约员工活动的掣肘环节,任何制度和流程,只要是制约员工创造力提高的,都必须改革和让路,那些一成不变的制度和流程,正在成为员工的习惯,而诸多习惯的积累就会成为习惯势力,这个习惯势力是创新力的死敌,每个势力都会扼杀组织的创新力。

为什么一个绩效管理流程走完后,绩效并没有改善呢?因为管理者没有真诚的和员工对话与沟通,只是走流程,完成了考核打分,考核结束了,企业距离结束也不远了。 规范化管理本身是需要成本的,而规范化管理的度,需要一个持续变革的过程才能实现,有时可能还需要矫枉过正。 只有自发的管理才能做到最优。而如何让员工进行自发管理,却是所有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问题。

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方式就是——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机制越来越成为家族企业提升管理、创新制度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风投甚至把是否拥有完善的股权激励方案,作为对这类企业投资的条件之一。 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的身份从雇员变成了股东,从代理人变成了合伙人。而这身份上的质变将会带来对工作心态的改变。员工对工作的认识将由以前的“为老板打工”变为“为自己的企业而奋斗”。这种身份与心态的改变,必然会促使员工小老板们更加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日常工作中督促自己与别人做对企业有利的事情,同时也会改掉和制止自己和别人对企业利益有害的行为。

股权激励计划的实行,不仅有助于内部员工对公司大股东的认可,也同时有助于提高外部人才对公司的认可。对于一些以事业为归宿的外部高级人才来说,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相当于为其提供了一个经营并开拓自己的事业的良好平台,从而增进了外部人才进入公司的欲望。而外部人才的试图进入,也会促使公司现有员工积极的表现,以保持现在的职位所带来的不菲收益。

只有通过股权激励,才可以避免过于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本增加、创新减少等等问题。而在需要增加规范的时候,被激励的员工会和老板一起思考,最合适的时间和最合适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