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艺术(一)
许多企业家曾问我企业产权革命中的细节和操作特点。我告诉他们,这不仅仅是生意而且是伟大的艺术。它把企业家对生活的热爱,对亲友的感恩,对事业的向往,融在了变革之中。失去的是自私和狭隘,而得到的是人性的升华。
关于股权激励,我曾被问到许多的问题,对它们作分类研究,可以看到,人们关心的集中在三点上:第一,多少合适;第二,给什么人;第三,怎样给。这三个问题是最重要的细节问题。
给多少合适?
古语说:“升米恩,斗米仇。”所以,“给多少”这个度很难把握。我能说的,是要给得让干活的人高兴,甚至震惊,这是目标。我不愿意和干活的人过多讨价还价。
在我创业的初期,我也曾想过给员工多大比例的劳动分红合适,也动过少给他们10%,自己就多分10%的念头。我也想过给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完大家一定要高兴。这种高兴一定不能勉强,应该发自大家的内心。我想,要让大家大高兴,一定要震惊,开始时甚至不敢相信才好。所以,你定30%、40%的比例,大家会高兴,但不会是令人惊喜的大高兴,于是我就定了70%的比例。有人会说,难道60%就不行吗?确实,当时60%也不算低,但大家的震惊度就会低得多。
结果,这样给出去,大多数人将信将疑,有些人根本不信,甚至拿了分红就辞职而去,怕我把分给她的钱再要回去。但我坚持下去了,结果震惊变成了信任,信任形成为文化。
当然震惊不能仅仅看比例,还要看绝对值是多少。当时我刚创业,公司小得可怜,你给的比例不高,就根本吸引不了别人,达不到聚人气的目的。我一个朋友,融资20%,拿进1亿美元,这时他拿10%就很多了,大家就会很震惊。
其实在给多少的问题上,不是一个数量的概念,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因为在一种文化下的创举,在另外一种文化下可能是犯罪。如在有些国家允许1个男子娶4个妻子,那意味着能干和荣誉,但在中国则是犯罪。
比如公司有5000万元利润,老板占50%的股份,他可以把2500万元利润拿回家去,这在资本经济、在工业化社会的道德规范下毫无问题。如果用知识经济的角度来判断,老板就应该自问:“这2500万元是我创造的吗?拿回去这2500万元对得起员工吗?企业还能发展吗?”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来做这件事,其感觉和结果是不一样的。我现在做一家公司,第一件想到的,就是该给别人多少,先不算自己拿多少。给不到别人这么多,给不到别人满意,就别办这件事情。这已经变成了我习惯的一种文化。
如果你真正地明确认识到,公司创业你投资了100万元,雇了几百人,最后将5000万元利润拿走一半,这和偷、抢没什么区别。那说明,你达到了给得好、给得合适的境界,你在“给”的文化上入流了。只有在给的文化上入流,才能给出艺术,给出干劲,给出团结,给出希望。现在一些老板,给职工分股像给提成一样算计,总是问我如果给了收不回来怎么办,他挣钱走了怎么办。这种给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因为给的人心中不高兴,拿的人心中也一定不会满意,反而给来给去给成仇人。按知识经济的文化标准来看,实际不是你在给员工,你给员工的本来就是他的,是资本制度不合理把他的放在你名下的,你是把人家的东西还给人家。只有这种心态才可能将事情办好。你要自愿,你把它作为企业家跟社会沟通、融入到社会的一个基本的道德水准来看。这是给多少合适的前提。
所以,给多少,真理在你的心中,不在你的手上。
在这个方面通常还有几个疑问:
第一,利润都给出去了,企业怎么发展?
问这个问题时,应该先想想,如果不给的话,企业怎么发展。我并没有说企业应该把所有的利润全部给员工,只是说应该给员工,而且要给出艺术,其实我们还可以反问自己,不给员工分,企业利润就能很快增长,企业就能发展吗?
第二,没利润怎样给?
没利润就别办企业了。如果一个老板不能使自己的企业有利润,要么转行,要么别当老板。
第三,我的家人不想给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是现实存在的。我只能说:“那就别给了。”你连自己的家人都管理不了,还当什么企业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人人皆知。
第四,我虽然给了,但心理不平衡,怎么办?
既然如此,那就别给了。这说明老板的文化选择和背景与此完全不相应,那就没必要讨论“给多少”的问题。大多数老板遇到的是这个问题,那么就等着你的人分出去和你对抗吧!
给什么人?
在讨论完给多少之后,还要讨论给什么人。不能给所有的人。公司里有两类人:一类是短缺型的人才,对这些人要给,并且给足;一类是过剩型的人才,对这些人为什么要给?按市场规则,不但不给,还要压低他们的工资,直到供需平衡。
给什么人?给三类人。
第一类人:功臣,即你过去需要的人
给功臣是对历史的认可,还账是道德。比如乔致庸对顾掌柜的政策就是如此。顾先生年老昏庸,又犯了大错误,他对公司还有什么用呢?辞了他。公司可以减年俸,可以省掉很多东西。但是,乔致庸还是给他。为什么?其实,马荀人模狗样地在那定规矩,30年就养老,他也是给自己定,因为他也有老的时候。他想,我在复字号都干了18年了,定30年,再有12年,我也能享受养老金待遇了。所以对功臣一定要给到。给功臣就是要稳定现在的能臣,功臣不稳,能臣难安。对待功臣的错误也要包容,当然损失不能由公司承担,而是由老板个人承担。否则,老板就在忘恩负义。
所有的公司都是这样。有一个家族企业的领导人说,我过去雇我的舅舅、姨姨,跟我一起干,现在我要正规化管理,把他们全裁了,让他们回家去,我雇一帮人来正规化管理。我说你个忘恩负义的小王八蛋,你对你亲舅舅、亲姨姨都这德行,别人凭什么给你干?我可以给你干,进去第一天,我就给你记黑账,你炒我那天,我告到税务局就把你送到监狱去。
但是有个能力、程度问题,功臣跟你要的,你没有,怎么办?你给功臣之前,得想明白你能给多少,工作还得做细,所以它是艺术。
第二类人:骨干,即你现在需要的人
对待骨干,要给到他们高兴和满意,给现在也给未来。也就是说,现在我给你这么多,将来还要给那么多,革命理想得让他有。要让你的员工知道,老板一定不会说话不算数。郭凡生如果同意了这件事,除非他江郎才尽了,否则,只要有一分希望,他也会把公司做大,让你挣着钱,这一点很重要。给骨干是最容易的,你心理不会不平衡,因为骨干今天就帮你挣钱。
第三类人:苗子,即你未来需要的人
苗子更重要,而给苗子的风险非常大:第一,他不是苗子,你看错了,那就白给了;第二,他是苗子,你尽心尽力培养,到让他作贡献时,他离开了,怎么办?就是这样还是应该给。在这方面,老板不能患得患失,不能太贪心。给了100个人,留住十个八个就足够了。我在内蒙的内大、财经学院,招了两三百个大学生来,现在我就留住20多个。这20多个人在慧聪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骨干。
给苗子不可多给,让他知道你重视他很重要。老板可以把苗子和骨干之间的差距当成一种激励,让苗子有目标。这也是给的重要艺术。比如,你说公司这回主要的是给工龄多少年以上、职务什么什么以上的,在工龄以下和职务以下的人,我只给了15个人。给你们,是让你们认识到公司重视你们。你看人家,人家手里有100万股,人家是百万富翁了,你手里就8万股,为什么?能力不够,或者业绩不够、职务不够,这些你够了,你就能跟他们一样。这个给,变成一种激励。
怎样给?
这个问题,有几点需要把握。
第一,保密
这是首要原则。人都是这样,一般干活都是和差的比,拿钱都是和多的比。只要你公开就一定会出乱子。所以,给的协议是老板和每个人单独签,在每份协议里规定严格的保密条款。如果有人觉得不公平和你谈,你不必解释公平不公平,而是要追究你怎么知道别人的情况。创业股和期权是一种收入。在任何一个公司,个人收入都是不公开的。给员工,当时就要说清楚,以后如果别人知道,那就严厉处罚他直至开除。
第二,有严格的法律手续及相关规定
给的时候,一定要制定完善的规定,员工只要违反中间任何一条,就可以取消他的资格。
慧聪前前后后给了几百人股份,又把几百人的股份转来转去,还有一两百人离开公司,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基本没有什么纠纷。他顶多不满意,说,老郭,你看我入进2万元,你为什么不给我8万元?为什么给你8万元?入2万元就给6万元,当时说好的,你入2万元我送你4万元嘛。
第三,亲人怎样给?
对待自己的亲人挚友,公司该正常给他们的,按照他们的职务贡献给,这对每个人都一样。其余的,老板可以自己给。但要从自己的份额中出,这是家事,公司不应干预,也不能让公司来承担。
第四,按小人设计原则
人心隔肚皮,社会上有很多小人,老板不得不谨慎。所以在给之前,设计制度时,要把所有人都当成小人,这样才能设计完善的制度和合同,先小人后君子。
事实上关键是保密。像股权期权的授予,是公司最核心的机密,谁要来攀比,你怎么知道的你告诉我,我第二天就开除他。所以有人即使攀比,他不敢提到桌面上来,有人会猜他多少他多少。十几年形成的工资、期权、分红、奖金的保密制度做到今天,大多数公司的人,是不敢碰这个线的。
按小人设计的原则,是经过无数教训得出来的经验。设计的所有制度都要从对付小人的角度去考虑。
第五,离开怎么办?
在我们公司,三个不同时期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劳动股份制时期,没投钱的人走了什么都没有。投钱的人记名股东退还本金,这是投钱时就规定好的。
引进风险投资后,投资人在3年内走,还本金;3年之后走,3倍收回。公司上市了,投钱的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可以自己处理。
公司上市后股权的处理原则:新来的人有条件授予,符合条件的可以带走。
这都是知识型企业最一般的事情处理,最简单的条文。
第六,给钱还是给股?
公司做大以后,高层管理才要股份,而新来的员工更愿意要钱。现在我们公司还有劳动分红的制度。某个部门一旦有了利润,假如是100万元利润,部门经理的年薪对应的10万元。我们规定,该部门每年的利润增长率不得低于15%,并与部门经理签3年的合同,而这3年合同每过一年又会滚动3年,每年15%的增长率是不变的,以免鞭打快牛。一旦利润从100万元做到200万元,他的年薪自然就转成20万元,但是指标不变。第一年200万元,第二年增15%,是230万元的指标。如果第一年就做了300万元,第二年你的指标还是230万元,这是在股权、期权激励的情况下,加上一些劳动分红,是员工可以得到的一些所得。
超过部分的50%,作为这个部门的劳动分红,主要是给部门经理和他手下的干部。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拿不到多少股权和期权又需要钱。
对于那些新进入公司一两年的员工,他等不及股票兑现,因为他房子首付还缺几万元钱,那么,这个钱就解他的急。而利润中心3年滚动分红的制度,我们一直做到现在还在做。每年,公司能给大家不少钱。事业群、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分,因为你有年薪。分这个钱的人是谁?是利润中心里在一线拼搏的那些员工。对他们就实行这种直接考核的直接奖励。
道理很简单,中国企业平均的利润增长率是8%~9%,资本回报率是10%,规定利润每年增长15%已经是高标准。超过的部分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而创造的,就应该拿一半来奖励给他们。这样,使不同事业部之间不能吃大锅饭,也会使大家预期稳定,不用年年谈指标,避免为保新年度任务完成不放手去做的倾向。
事情当然有特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刀切。公司创立时有两位特殊人物对公司发展贡献极大,他们因极特殊的原因离开公司时,他们自愿入股的钱我没让他们退,他们是仅有的两个离开公司还享受公司上市利益的人,而公司创业的人们也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刘老师、马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