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郭凡生慧聪的触“电”转型——讲给传统企业的网络创业故事

时间:2017-07-11   

引言:

目前在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慧聪是唯一从传统转型网络的企业。慧聪上市的时候,是商务信息服务商,是刊加网,刊的收入占到90%,网的收入只有10%,属于传统企业。

现在慧聪网络收入已经超过了90%以上,成为了中国内贸生产资料方面的B2B老大,在家电、小家电、安防、消防、暖通、水工业等几十个生产资料为主的行业,慧聪稳稳占据在老大的位置上。

而且慧聪网产品的毛利润也从50%上升到90%以上,完全符合了网络的要求。香港资本市场给慧聪网的估值也是完全按照网络公司走的,有一段时间估值,他的市盈率倍数曾超过腾讯。


>>>> 

谁来讲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


1.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现在主要是培训师和教授来讲,他们能讲道理,但缺少实践。中间一定有重大的疏漏,按着他的道理是难以做成网络转型的。

2. 现在讲网络转型的另一类是网络公司的老总,他们讲的更不能听。他们讲的是互联网的道理,他们一生下来就是互联网公司,他们并不是传统公司转型的。他们在互联网逻辑上讲的如何去做互联网的道理,传统企业谁听、谁做、谁学习,谁就死定了!

3. 思前想后,我觉得我来讲最合适。在慧聪网成功转型前的十几年,我一直是做纸媒体,是最传统的传统产业。而今天,慧聪网纸媒体的收入已在10%以下,很少了。慧聪是怎样从一个传统的纸媒体的商情公司转变为一个成功的B2B网络公司呢?这种转型不是一般的企业成长发展可以总结的,中国目前大量传统企业的转型都失败了,成功的几乎没有,慧聪可能是仅存之硕果。




一、慧聪网络转型的引路人

我原来是做传统纸媒体的,我转型主要是有了一群引路人。

1. IDG跟踪慧聪很多年,在1999年完成了对慧聪的风险投资,当时他们投的是商情网刊加研究的一个传统公司。

2. IDG的周全和熊晓鸽长期在美国居住,在中国工作,他们对美国的互联网非常了解。在慧聪投资之后不久,他们就动员我,一定要转型做互联网。周全不辞辛苦,领着我转了大半个美国,去看了雅虎等等,不少的互联网公司,并且耐心地跟我讲解,我开始关注这件事情。

3. IDG还有一个大佬叫熊晓鸽,是IDG传统业务在中国的头,他成功地投了《计算机世界》,投了《时尚杂志》等一些纸媒体。他也反复跟我讲,纸媒体将来是没有出路的。IDG管我们项目的杨飞和李建光,更是互联网的崇拜狂,他们是用科学加兄弟情,拉着、拽着我去改。

他们讲的话,我应该相信。首先,他们投了钱,他们不是培训师,挣讲课费。他们在慧聪投资上亿,他们不会骗自己、毁自己。他们敢冒险,我为什么不敢冒险?第二,我知道他们这帮人,都是在美国长期学习工作过的人,熟知海外的情况。他们愿意拿出上亿的投资来冒风险,我就应该相信他们。

很多企业家一定要自己搞明白了才相信,那都是傻子。你都搞明白了再相信的事儿,肯定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我搞不明白的时候,我相信那些我信任的人,他们明白,我就去做,在做中搞明白。

二、转型之路,从慧聪商情
(纸媒)到慧聪网

1.世纪初,网络刚兴起的时候,传统企业做互联网都是把传统业务扔开,单独做互联网,单独注册公司。当时IDG给我的建议,也是要单独注册公司,单独做互联网。

我开始部分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引进一个博士专做互联网。慧聪有电脑家电、汽配、广电、化工等纸媒业务,我让多数分开去做。结果分开去做,问题多多,互相打架,效率很差。

我是一个成熟的商人,在分开做的时候,我让广电、化工合着做。原来的总经理,还是总经理,加了一个网络编辑部,网络编辑部的人当这个事业部的总编辑,相当于副总。我让这两个部门试验着合在一起做,事情就怕货比货,合在一起做效果非常明显,管理也顺当。经过比较,我确定了慧聪从整个转型的网加刊,就是每一个纸媒体都建立一个与它相关的网站。纸媒体的负责人依然是负责人,传统的领导依然是领导,不把他换成“懂”互联网的领导。


2. 我确定了刊的单向收费方式来杀死对手,我们有刊有网,叫“网加刊”,刊是收费的基础,刊收费多少,跟发刊数量有关系。我当时采取的方法是,刊收钱,互联网不收钱。但是慧聪的互联网与刊是密切互动,在刊上做了广告的企业可以马上把它的内容发到慧聪的互联网上。这样刊一个月发行1万,但是互联网上一个月有10万人主动来浏览,这样纸媒体的发刊数就是11万。用网补刊,刊收费,网免费。

11万的发行量打他1万的发行量,我按5万的发行量收费,他肯定打不过我。这样通过互联网支持刊做强,成功地把刊的竞争对手杀掉。时至今日,当年做刊的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慧聪把纸上的B2B转成了互联网的B2B,慧聪成功地活了下来,并且活得比过去更好。

我做了网加刊,但是我又面临着互联网的竞争。当时有一些人拿到了一些钱,就开始做家电、汽配、安防、广电的互联网业务。对于我来说,刊收钱,但是网不收钱。只要我坚持这个原则,没有刊的企业,他就永远拿网收不上来钱。因为所有企业都会跟他说,慧聪网这么好的网站人家不收钱,你凭什么收钱呢?这样我们基本上把纯做网的企业也杀掉了。所以,在慧聪做的生产资料B2B的行业里,慧聪做得一直是最好的。

我们不是把网做强了,让刊去补网,而是把刊做强了,让刊去拉动网。传统企业要转型,如果没有你的传统优势,你凭什么转?你转什么?所以,传统企业转型的第一个思考特征,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把你的传统优势扩大。如果互联网不扩大你的传统优势,而是扼杀你的传统优势,肯定就是错误的道路。


3. 主动放弃挣钱的报纸包版业务

中国的包版业务是慧聪开创的。开始做《计算机世界》的包版时,我每个版跟他要400元的稿费,而一个版有200条报价,每条报价都可以收到200元的时候,一个版可以收到4万,这是慧聪包版业务的起家。但后来包版的多了,报社便大收其费。


在网加刊开始以后,慧聪当时在《计算机世界》每个月还有十几万利润,但是他拖着我几十个最优秀的经理人和管理人员。经过慎重思考,我停掉了《计算机世界》的包版,这个钱我不挣了,你们谁爱挣,谁去挣。当时很多企业蜂拥而上,《计算机世界》还很得意,中间有些人还拿好处,那我就不管了。今天当时蜂拥而上去做《计算机世界》包版的人几乎全死掉了。

我把这几十个人进行了整编,又加进了一些新招的人,做了十几个事业部。我组建了汽车用品、汽保汽服、涂料、涂装、安防、消防、暖通、水工业等十几个B2B的行业网站,我让他们全都按照网加刊的方式去做。事实上,当时我是借助互联网,迅速扩大了刊的优势。

记得那一年,我一口气做了将近二十个网加刊。大家知道,刚做刊的业务,第一年你很难挣钱。所以,那一年慧聪的劳动分红特别悲惨,我记得只有广电和几个小的事业部门分到钱。新建的网加刊的事业部都是亏损,都没分着钱。在那一年劳动分红的大会上,我跟大家讲,今年的分红是最凄惨的,多数人都没分到钱。但是我负责的跟大家讲,大家努力,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会大分其钱。果然第二年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纸媒体的盈利速度迅速提升,过去一般做一个行业纸媒体要两到三年才能挣钱。但是我做着十几个网加刊,一年多就挣着钱,而且挣很多的钱,第二年慧聪人就又大分其红了。


4. 挣钱是底线,绝不能烧钱。

你是传统企业,原来是挣钱的。你跟互联网的结合,一定是要让你的原有业务多挣钱,绝不能少挣钱。纯互联网公司可以烧钱,因为资本市场信他,有人给他钱。比如,到现在京东从来没有过利润,资本市场给他上百亿美金的融资,他的利息一年都有几个亿美金。中关村E世界怎么打得过他?所以,我们不能去跟互联网公司比烧钱,而要跟他们去比挣钱。我当时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我的风投IDG的大力支持。


传统产业转型网络,一定是要让网络帮着你多挣钱?千万不要跟别人说你在转型,今天不挣钱、亏钱,明天你可以挣钱。告诉你,明天你就没了,因为资本市场不会给你投钱。


5.传统变革的误区——建网打传统。

某食品企业,他的产品、品牌、质量都很好,有400多个门店。他听了股改课,要我们入企帮他股改。进去之后,发现他在大力推互联网业务,但有严重问题。

他的网商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公司。如果互联网上有订单,他在指定的30%左右的公司里去制作、配送。因为网络公司认为,全公司都配送不经济、不合理。从他互联网公司的经营来看是好的,互联网公司在报捷:我们一做互联网就能挣钱了,营业额也在涨,好的不得了……

但请问你是个互联网公司吗?你不是互联网公司。你只是通过互联网来销售自己食品的一个公司。这样做下去,就会有问题。

我们对他互联网业务做了一个分析,分析的结果跟我预见的非常相似。电商很容易就拿走门店10%的销售额,因为电商有补贴,有说法。还有一些比较时髦的年轻人愿意在互联网上买,他很容易就拿了大多数店10%的营业额。这10%的营业额捆在一起,就很容易能够让他的互联网挣钱了。

但是多数门店少了这10%的收入之后就陷入亏损,陷入亏损之后,门店的领导、员工既无奖金又无干劲。全公司的亏损在加大,这非常明显是用自己的互联网,杀自己的门店。

我和这个老板聊,什么是你的根本,门店是你的根本啊!你的互联网业务现在能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你在北京有300多个门店支持他。如果他把你的门店都搞跨了,你还怎么能活下去呢?所以,要用互联网来帮着门店发展,提升门店的竞争力,要用网络提升传统的竞争力,而不是让传统业务割肉去把互联网养大。传统割肉,你也养不大互联网。

我们调整了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我们让所有的门店都可以参加派送,而且把门店派送的分成比例进行了一定调整。让门店拿到互联网的订单之后,他在营业额扩大的时候,利润也会增长。这样就让很多被互联网压得陷入亏损的门店扭亏为盈,也使门店的竞争力加强。

慧聪的成功是用网做大了刊,而这个食品企业也一定要用网把他的门店做强。如果网不能把门店做强,就失去了做网的意义。有人就会问,是不是用这样的商业模式调整,就可以保证传统企业的转型?我告诉你,肯定是不行的。


三、知识经济:
转型的制度基础。

互联网公司都是干活的人拿大头,投大钱的人拿小头,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能否跟这种制度相对接,是一个公司转型最关键的地方。总结慧聪的转型,我有如下心得:

慧聪劳动分红的制度,很容易跟互联网干活拿大头的制度去对接,这种制度支持慧聪的转型。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这种制度稳定住了慧聪网的老人,招进了新人,让慧聪网成功地发展、壮大和转型。

原来的慧聪一直是劳动股份制,只有身股,没有银股。为了适应将来慧聪上市的要求,我对慧聪做了银股的改造。

慧聪上市前股改方案如下:

进入成长期的慧聪已经确立了中国首席商务信息服务商的地位,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型企业。主产品的股改类型为科技,销售与服务是连锁特征。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准备引入风投上市,使公司从一个人合为主的公司变异为人合+资合,资合为主的公司。所以此次银股改造必须考虑资本市场的要求,力争与引入风投、上市对接。

定君:银股改制前公司的银股结构(1998年)——股东关系图

姓名

股权比例

关系

职务特征

年龄

学历

郭凡生

75%

引领者

董事长兼总经理

43

本科 管理学

x

12.5%

体改所

同事

总编辑(当时科技含量较高)

44

本科 经济学

xx

12.5%

报价商情业务副总

38

中学毕业 部队班长

劳动股份制稳定实行了八年,19941995年两位创业股东分别出国。按事先约定,郭凡生收购两人股份,作为将来股改公共股使用。因为劳动股份制的作用,公司很快用一位博士和硕士对上两个岗位进行了更高水准的替代。这个时候公司已发展到1000多人,很显然需要新的银股股东进入,使公司变的更稳定,股权结构更合理,从而适应上市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推出了银股改造的七定方案。

慧聪上市前银股改造的七定方案(19981018日)

 

这次银股改造,买一送二。IDG一进来,溢价五倍,1元变成了15元。我的员工非常地明白,互联网将给他们带来什么?所以,做传统业务的老总非常努力地推广互联网,认真学习互联网。慧聪1.0第一批推广互联网的人就是在中关村跑着去发刊的人,他们的功劳是巨大的。

我们在给了员工银股之后,又增发了20%的期权,价格也非常低。银股加期权的制度稳定住了老人,而且激发老人去学习互联网,也能靠这种制度引进互联网的优秀人才。前面讲到的慧聪互联网转型的模式,别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似乎没有任何障碍。但是当他们没有慧聪这种知识经济制度的时候,他们一定做不下去。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做毛衫的企业,据说是中国的老大。他在股改班学习之后,希望我们对他的企业进行股改。他出一百多万,让我们来帮他做股改方案。我们进去之后发现,他的传统企业的股改就是制造型企业的股改,销售是商贸连锁形式,工厂要用降低成本的方式做,这都没有问题。

关键是他新的互联网业务的销售,在做这个业务股改的时候,我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互联网公司从制度上讲,应该是一个低工资、高股权的公司。他当时从淘宝挖了一大堆人来,给予非常高的年薪,甚至比他传统企业的最重要领导人年薪还高。

我建议他在互联网公司的股改,采取高股权的创业制度,但是在这一点上,这个老板与我的理念不一样。他认为花钱雇人就行了,他坚持要给引进的这些人高工资、低股权。我们当时也对从淘宝跳槽到这儿创业的人进行了调查,他们都希望能够是高股权、低工资,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创业者。他们从淘宝出来绝不是冲着高年薪来的,是冲着创业出来的。

我们制度设计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前三年拥有的利润80%给团队分红。

当团队在互联网上的销售额能达到整个公司销售额30%的时候,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可以拿到原来传统企业10%的银股赠予。如果互联网公司的销售超过公司销售额一半的时候,这些员工可以拿到传统公司30%的银股激励,这是免费赠予。

我们调查之后,互联网公司的人对这件事情特别满意。因为让他们把互联网公司做大,他们也未必有那么大的信心和决心。但是把销量做上去,最终能拿传统企业的股权,他们是非常有信心的。这非常像当年慧聪的网加刊,你把网做好了,网加刊本来就是一体的,你不就可以拿刊的利润了吗?即便互联网是配角,他也不担心。而作为一个毛衫制造企业来讲,第一是他的设计好不好?第二是他的产品成本够不够低,这两点都不是互联网所能决定的。它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互联网的销售上,而在设计和制造成本上,那边我们将对传统企业做股改。

但遗憾的是这个方案老板想不通,他依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最后我就跟这个老板说,我不是一个顾问师,我也不是咨询公司来给你做项目、听你吆喝的。我是师傅,你是徒弟。我来了,你就必须在重大原则上听我的,不听我的,这个案子我就不做了。最后我们把一百多万退给他们,我们不做了,让他们自己去做。后来我侧面了解,不到一年淘宝来的人纷纷跳槽,这个公司的转型失败。而这个失败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第一是资金损失,第二是时间损失,而最重要的是信心的损失。

如果当时我们实行了对传统企业合理的股改,再加上互联网公司创业制度的股改,我相信这个企业是有希望的。但是今天多数的老板,是不能够接受这种理念。他们的失败,败在了坚持传统企业的代理制,坚持老板一股独大的制度。他们什么都愿意让,就不愿意让员工持有股权。

而互联网企业优秀的员工,他们最希望要的就是互联网公司的股权,而且他们要当家作主。不让他们当家作主,这件事情是做不下去。这就是我从慧聪从一个传统企业转型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慧聪网现在的一些年轻员工,你们正在做慧聪网络的2.0,也就是从媒体互联网开始电子商务的互联网,这也是一个重要转型。在这个转型中,我们的商业模式看似很简单,但我们首先改的是商业制度。我们把慧聪划了八个利润中心,全部进行了40%MBO

这一次股灾在慧聪网股价最低的时候3.6元,我们给慧聪网最重要的骨干3.8元发了几亿股的期权。从现在来看这个期权,他们的收益已经有五六亿。要想拿到这五六亿的收入,不是你随便可以拿到,你必须把慧聪网做到转型成功之后你才能拿到。所以,我们把转型和互联网有机结合在一起,慧聪网2.0就没有问题了。

慧聪网2.0的转型,现在正在做着,我们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他将来的成与败,我相信慧聪的路是对的。